政府采购
数字化助力政府采购高质地生长雷竞技APP
编者按:数字化采购是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的一座桥梁。如何真正把数字思维融合到政府采购管理中,推动采购数字化迈上新台阶是当前的重中之重。集众智、聚群力,开新局、谋新篇。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化助力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应运而生,并激荡起澎湃动力。奋进的采购,奔跑的数据,正迎风而起。
前不久,ChatGPT横空出世,刷新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也在政府采购领域引发了强烈反响。当前,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加快融合、协同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数字政府建设,并对政府采购工作产生深刻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央、国务院今年2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数字中国建设也备受关注,多位代表委员围绕这一话题提出建议提案,引发广泛热议。由此可见,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已然涌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步伐正在加速,数字化进程正深刻地影响着各行各业,同样也推动着政府采购加快向信息化、网络化、平台化乃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始终坚守政府采购舆论宣传主阵地,致力于讲好政府采购故事,传播好政府采购声音。在数字政府采购方面,报纸长期跟踪相关政策及行业变化,及时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同时还注重挖掘地方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大力进行宣传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辟了“聚焦电子卖场”“聚焦全流程电子化”等栏目,邀请部分省份财政厅厅长介绍政府采购数字化转型经验,组织专家学者探讨数字采购发展相关理论及发展方向,采访和调研政采工作一线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对策,力求全方位、多角度为读者呈现数字采购业态,为政府采购各相关方提供权威、快捷、全面的新闻资讯,以优质新闻宣传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积极推动政府采购工作高质量持续发展。
多年来,数字政府采购蓬勃发展,推动了政府采购方式和模式不断优化,采购流程和审批手续极大简化,采购信息公开度和透明度显著提高,政府采购竞争更加公平,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新形势下,政府采购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还不尽完善,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在采购评审过程中,存在信息安全保障不尽可靠、信息共享不尽畅通等问题。
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化技术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如何通过数字赋能把政府采购数字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如何以数字化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如何运用数字化思维和技术破解当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信息不尽对称、成本不尽合理、行为不尽规范、标准不尽统一等问题?这些都是政府采购各方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
“且行且思,且悟且进。行而有思,思而行远。”我们希望,借此论坛,请在座各位有识之士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数字化助力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所有相关热点话题,都能在《
》能与政府采购事业、数字采购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同步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建设数字中国相关政策的持续发力,随着数字化举措的落细落实,我国政府采购事业必然蓬勃发展、动力强劲。
政府采购制度将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进程发生重要变化,包括采购数字化的进程。同时,政府采购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数字化,又必将对政府采购制度发展不断提出创新性要求。
针对政府采购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我国数字政府的建设方面。2022年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为数字政府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并规划搭建起了基本框架。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服务效率。根据上述文件规定,数字政府的建设将推进业务与技术和数据的深度融合,进行数据资源的开放、交易和利用,实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这些也将极大地改变政府采购的需求结构。
在政府采购的供给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塑造一个新型市场,零库存个性化定制的走向也将推动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货物、服务和工程基本部类中,人们将会看到大量的数字产品及其新型财产权利,虚拟空间中的数字化服务,工程项目的数字化建设、施工和维护。同时,数据也会成为政府采购的新对象。
数字政府采购发展实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政府采购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性基础设施,必须根据数字政府建设的需求和数字市场的供给方式进行制度创新。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及时修订和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数字政府建设不相适应的条款,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加快完善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
在数字化中的政府采购制度创新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采购方式和程序制度的信息基础和适用理由,除了竞争性缔约中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远程投标和评标,对限额以下的采购项目建立电子卖场以外,还要进行系统的政府采购制度创新。由于大数据的利用有可能提高或者达成采购信息的对称性,竞争缔约制度的功能将极大地收缩。在信息对称的情形下,可以考虑建立一种基于数字化的新型政府采购决策制度,包括以新的方式和制度产生符合法定竞争目的的供应商候选人。
一是打造全流程数字化的政府采购云平台。广东高标准打造集网上监管、交易和服务于一体的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纵向连接省、市、县(区)、镇街四级,实现省内采购单位、代理机构、评审专家、供应商、商品等基础信息“一站式”注册登记,全省共享使用;横向对内打通政府采购平台与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核心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政府采购业务“预算—采购—支付”的全流程闭环运行。对外与广东政务服务系统粤省事、粤商通、粤公平等互联互通,实现各应用场景可互通的数据应用及自助操作,深化数字共享利用。开发移动办公、微信小程序等,实现采购业务“掌上办”,提升用户体验感。
二是打造政府采购智慧监管新模式。向深向广践行“互联网+政府采购”行动,用“制度+科技”重塑政府采购交易及监管模式。在统一监管尺度,重塑监管理念方面,广东全面梳理政府采购各个环节,制定统一规范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格式,并将标准化采购文件模板嵌入系统业务全流程,实现从采购计划到采购过程、采购结果全过程信息全省统一规范格式,着力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在数字化赋能监管方面,利用智慧云平台构建起全流程监控规则,针对采购预算、采购意向公开、采购公告、采购计划、采购项目委托、采购需求编制、项目采购交易过程、采购合同、资金支付、履约验收、电子卖场交易和专家评审12个政府采购运行环节,设置104个风险监控点,开展智能监控和实时预警,对政府采购流程精准“把脉”,及时发现采购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违规、违法、错误、遗漏、超时等行为,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智慧化监督预警体系。
三是打造政府采购生态服务圈。首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共赢”的政府采购生态服务圈,整合和共享商品、服务等市场供给资源,连接第三方运营、物流、仓储、安维、金融等外部服务资源,打造数字化政府采购供应链服务平台,为政府采购交易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服务,为供应商持续打造有序竞争、同创共赢、业务互补的生态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以系统化思维构建政府采购全业务、全流程的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推进全省域、全流程、数字化的系统集成和迭代升级,持续提升政府采购满意度。
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以下简称“832平台”)自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始终以政府采购政策为引领,通过提供在线展示、网上交易、物流跟踪、产品追溯等一站式聚合服务,实现832个脱贫县农副产品供给与各级预算单位的食堂和工会采购需求的有效对接,以数字化持续驱动激发脱贫地区发展内生动力。
截至2023年3月31日,“832平台”累计销售额超354亿元,入驻供应商超2万家,在售农副产品超30万款,采购单位逾60余万家,助推832个脱贫县的近300万农户巩固脱贫成果。
——抓住数字化机遇,推动平台提档升级。在价格实、质量实的“双实计划”基础上,依托溯源平台系统,打造“832平台”质量追溯体系,推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质量管理数字化建设。借助数字仓储、数字货运等,不断扩大仓储面积,提升“832平台”仓储物流服务效能。打造“832优选”品牌,扩大选品范围,塑造帮扶产品新形象,提高帮扶产品市场竞争力,让广大的采购人和消费者不再为情怀买单,既能买到性价比高、体验好的产品,又能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全面构建销售服务体系,发展区域服务中心网络,带动有需求的供应商逐步适应市场、打造农产品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从而带动脱贫地区农业产业的整体提升,推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快速融入全国大市场。
——建立长效机制,夯实扩大帮扶成效。为更大范围推广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832平台”不断探索多种产销对接途径,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各种产销对接活动,从而带动社会力量购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推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进一步融入全国大市场。目前,“832 平台”已成功和多家电商平台线个省,有效解决了产销对接难、服务效果差等难题,并与10多家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每年举办国家级产销对接会和各种“进部委”“进学校”“进社区”的产销对接活动。
展望未来,“832平台”将抓住“互联网+政府采购”的发展机遇,夯实平台保障体系基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832平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插上更有力翅膀。
一是继续提升“832平台”服务能力。持续优化平台规范的市场化运营模式,严格供应商管理,做好价格和商品质量管控,同时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为供应商和采购人提供第三方服务,满足广大供应商经营需求,提升平台服务体验,将平台功能逐步由消费帮扶向产业帮扶拓展。
二是扩大“832平台”交易规模。不断探索更多产销对接途径,围绕工会和食堂采购需求,引导更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消费者等通过“832平台”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推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进一步融入全国大市场。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帮扶成效。充分利用“832优选”“832平台”仓储物流体系等优势,联合脱贫地区政府及龙头企业培育脱贫地区优质特色品牌,促进脱贫地区产业优化升级,让脱贫地区帮扶产业形成长久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脱贫地区农户持续巩固增收成果。
政府采购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应以数字化推进政府采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多措并举,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全面提高治理能力,助力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
——坚持数字化支撑和方法运用,提高治理能力。以各方采购主体需求为根本,通过对采购业务需求的结构化管理、智能化辅助、自动化生成,有效提升采购当事人编制采购需求、采购文件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对政府采购常见违法违规行为清单进行分解、量化处理、动态管理、自动提醒,提高业务办理规范化水平。通过对政府采购数据搭建多维分析模型,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规范采购行为。
——坚持数字化服务和政策功能,优化营商环境。中国政府采购网内蒙古分网除发布各类法定政府采购公告信息外,还为目录外分散限额标准以下、科研仪器设备采购项目开设信息发布专栏,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和扩大采购寻源渠道。开通采购数字化全电发票协同服务,打通合同签订、发票开具、采购支付间的链路,破除部门壁垒,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数字化协同和技术覆盖,提升运行效率。深入推进数字化政府采购建设,深化数字技术应用,与制度深度融合并嵌入系统,提供全方位、无死角、无障碍的“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监管”、诚信管理和“一站式”政府采购纠纷服务。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全面实现技术覆盖各项业务线上集成化办理,构建了全区政府采购业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件事一次办”的新模式。
——坚持数字化监管和流程再造,提升监管能力。在监督预警方面,通过在各个业务办理流程中预埋预警点,对各类采购主体的采购行为设置预警规则,实施自动预警“亮灯”管理。在实施业务巡检方面,通过对海量业务数据实施自动化、常态化巡检,筛查出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疑点数据,同时支持重点跟踪、在线反馈,全面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在创新指令监管方面,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各采购主体,采取点对点或点对面的方式,在线发送消息通知、提示函等,确保监管指令及时送达,监督盲点及时发现。
——坚持数字化分析和综合赋能,提升应用能力。数据应用、数据导向是政府采购数字化建设的最终表现形式。在综合查询方面,通过对各类信息公告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的汇总分类,切实站在各采购当事人关注点出发,支持按项目、按品目、按代理机构、按供应商和按采购人进行聚合查询,方便采购当事人编制采购需求和开展市场调查。在采购指引方面,通过对各类制度规范和业务规则进行细化量化,采购人只需输入采购品目和金额,即可轻松查到业务操作建议,包括新旧品目对照关系、组织形式、采购方式建议等,让采购工作更“好办”。
下一步,内蒙古将以“阳光采购”和“数字采购”为目标,继续巩固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果,推动已建成的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功能完善,助力营商环境再提升;发挥“制度+技术”优势深度融汇融通、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更好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件事一次办”落地见效,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数采科技是博思软件300525)集团旗下专注于公共采购领域的专业公司,公司乘着建设“数字中国”的东风茁壮成长,已经成为国内公共采购领域的领军企业。借此机会,我也向关心数采科技发展的各级政府、各位领导表示感谢。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始终坚守“专注科技与创新,不断提升单位采购性价比”的公司使命,以数字化产品为根、以优质的服务为本,为监管部门助力,为单位采购赋能,促进政府采购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投入,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平台,连通供应商、金融单位和政府部门等上下游企业及机构,形成完整的政府采购产业链路。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数采科技结合数字采购与人工智能,已经在人工智能客服、商品合规管控、价格智能监测等方面实现初步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将进一步加快智能采购的进程,未来我们将基于大模型在采购需求智能辅助调研、采购交易智能评审、采购监管智能预警等方面继续探索,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全面智能化的数字采购服务。
我省政府采购经历了从“信息发布”到“信息+交易”再到“信息+交易+监管”的三代更迭。2021年起,我省推进了政府采购网上公开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完善了电子交易、在线评价、集成接口、数据中心等功能,通过数字化的跨越发展,深耕政府采购数字化应用。
——从“面对面”转向“键对键”。我省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实现政府采购项目全过程网上办:运用数字证书、音视频传输等技术手段,搭建网上开标大厅,将实体场所虚拟化,打破现场开标对人员、时间、场地等的诸多束缚。
——从“本地”延伸至“异地”。我省开发了远程异地评审功能,实现专家资源共享。目前正在建设推广的集成化远程异地评审系统,采用了独立评审单元,并专门建立“2+X”的远程异地评审模块,将远程评审所需的专家远程签到、音视频处理保存等功能集于一体,标准统一,便于部署。
——用“机防”协助“人防”。我省于2017年就引入了电子化监管,对政府采购关键环节、关键节点进行动态监管。
同时,创新建设了数字安全监管子系统,完整记录数据库后台运维的操作,实现对交易信息访问监管。
——从“线下找”变为“线年,我省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府采购流程的规范性、便利性,率先推出了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平台,实现了中小企业凭借政府采购合同,线上申请、办理融资,获得信用贷款。2022年,我省将服务场景进一步扩展至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
——由“桌面”跨向“指间”。2022年,我省建设了政府采购业务系统手机登录端“闽采通”,实现了从“桌面”向“指间”的跨越。为进一步提高信息获取的准确性,我省正在优化信息推送功能,以期能分角色、分区域、分类型、分阶段推送至不同当事人,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融入预算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局,强化与预算、国库、资产的数据交互与校验,实现预算管理的环环相扣。积极释放数字化红利优化营商环境,探索数字证照共享的典型应用场景,探索电子签章互认、电子发票提交和电子档案保管、电子履约保函。积极运用大数据提升现代化监管能力,构建新型监管机制,加快建立全流程雷竞技APP、多维度、立体化监管体系,进一步优化电子化动态监管功能。
坚持集约化原则,促进全省信息系统一盘棋。一是将政府采购管理统筹纳入全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统筹规划、统一架构、集中部署,实现了预算管理与采购管理同平台应用、分层级监管,财政管理全程无缝衔接。二是创新机制,通过监管平台和公开平台的统一、各地交易系统的标准化共享,形成管理、交易、监督全方位、全链条、集约化应用格局。三是着眼满足各级管理需要,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统一规则之外,系统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角色、权限、功能等个性化配置。
坚持标准化原则,研究拟定全省数据规范和业务标准。去年以来,在全省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编制山东省政府采购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启动全省政府采购标准化体系建设,并被列入全省战略性标准规划,组织专业力量起草了基础数据规范和业务规范,尽快发挥标准化对于指导实践操作、规范采购活动、助力数字化转型的独特作用。
坚持结构化原则,搭建政府采购全业务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在网上商城建设全程贯穿结构化原则,生产汇聚结构化数据,为统计分析、监督预警、数据挖掘等,提供基础资源。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中,将数据结构化作为基本原则,从政府采购项目进入预算项目库、批复预算、下达指标、备案采购计划、分包立项、组织采购活动、签订采购合同、履约验收、资金支付、资产数据共享等,各环节产生的数据可直接用于查询汇总、统计分析,为政府采购数据赋能提供数据支撑。
坚持开放性原则,实现采购数据多方共享。一方面,围绕整体协同性,与中国政府采购网、人民银行中征平台、山东省政府采购合同融资与履约担保平台、各地政府采购交易系统、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等实现采购数据实时共享。另一方面,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中开发数据综合治理功能,对数据共享各方、交互数量和时间、交互渠道等进行实时监控,强化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提升统筹能力。
坚持以服务为中心,建立全省运行维护保障机制。一是服务监督管理,开发决策参考模块,分专题研究建立大数据模型,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二是服务社会主体,建立全省统筹的运维机制,增加热线接办力量、编制政府采购百问、建立多个网站自助入口,提升技术支持的持续服务能力。三是服务平台运行,开发服务器监控工具,对政府采购相关政务云服务器的服务器、存储器、云资源、网络等进行跟踪监测,确保业务系统和网站持续、平稳、高效运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采购进程跟踪模式,提升进程管理能力,优化数据采集流程,提升统计分析功能;加快政府采购相关领域融合和新技术应用,提升数字监督功能,促进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双提升。
我院坚持以“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为主线,通过制定制度、健全机制、评估风险、完善措施、规范流程,加强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建设,逐步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采购管控体系。概括起来,涵盖四个关键措施:
一是健全采购制度和机制建设。成立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管理我院政府采购工作,明确相关领导、部门和人员对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决策、执行的要求,指定国有资产处为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实行“三权”分离;科学设置管理层级和权力运行规程;明确相关岗位及其工作职责,分级授权的级别、范围和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建立各关键岗位的定期轮岗机制等。
二是强化采购运行管理。明确各类采购的归口部门,建立相关部门参与采购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严格控制预算指标额度,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采购,实行预算执行控制审核,强化预算约束,建立“预算—计划—采购—验收—支付—绩效评价—监督”的采购运行全流程管理。
三是加强采购记录和统计管理。加强对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形成完整可追溯的采购档案。妥善保管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采购业务相关资料,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按要求进行信息公开。
四是采购数字化管理。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依托医院“采购全流程内控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贯穿于政府采购执行与监管的全流程、各环节,形成“业务流程”和“控制规则”的双闭环管理,变事后检查、补缺补漏为“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主动预防监管体系。建立采购风险预警管控机制,加强政府采购工作全过程跟踪,确保风险可控,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效率,逐步形成依法合规、运转高效、风险可控的采购管控体系。
通过上述改革创新,将采购内控要求和我院的管理理念嵌入系统中,固化了政府采购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行为,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合力;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了医院内外系统的互联互通,优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重复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医院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近年来,四川省财政厅积极探索,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集采购活动、监管和服务于一体的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初步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管理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有效推动四川政府采购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自2022年4月平台试运行以来,注册用户35万户,实现访问量2.5亿次以及线万个。
首先,坚持一体化统筹推进。构建预算单位与采购人、部门预算与采购预算、资产分类与采购品目、支付信息与合同信息等衔接贯通机制,实现了预算管理主体业务一体化,全省上下“一盘棋”。
其次,坚持全流程闭环控制。建立健全平台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交互机制,形成从基础信息、项目库、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采购执行、电子交易、履约验收到资金支付的全流程顺向控制和逆向反馈的管理“闭环”。打造政府采购电子化交易模块,实现采购文件编制、获取、编标、投标、评审、合同签订等环节全流程电子化。截至目前,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处理采购项目13.4万个,采购金额2931.4亿元,支付17.3万笔。
最后,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针对采购项目跨年支付较多、部分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履行期限较长的实际,以预算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托项目库对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施管理。依据采购品目和限额标准编制采购预算,有效杜绝无预算、超预算采购,加强跨年度采购项目支出与年度预算的衔接,搭建采购预算指标、合同金额跨年度结转“通道”,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制定标准统一的预算编制、采购执行、交易和监管业务规则,实现核心业务全覆盖;将采购需求、采购文件、公告信息、评审过程资料及采购合同等100余套基础文书标准模板嵌入平台,采用“所见即所得”“填空式作答”模式,实现业务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以结构化数据为支撑。以采购需求为统领,将采购文件、投标响应、电子评审、合同签订、履约验收、资金支付等全链条业务需求最大限度转换为结构化数据,初步构建起覆盖采购行为、采购过程、采购结果的业务数据体系,为推动政府采购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撑。截至目前,我省已形成结构化数据字段900余条、标准化数据2600余条。
以开放共享为重点。建立采购数据共享接口标准,搭建数据交换前置系统,开展与中采网、政务服务、市场监管、金融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等行业领域平台系统的数据对接交互,初步构建起以平台为基础、开放对接相关系统的“1+N”平台体系,为政府采购信息公开、业务验证、业务协同提供了支持。截至目前,开放对接各类系统28个,累计交互数据信息近150万条。
以安全运行为保障。严格平台安全建设监督制约机制,实现平台主体建设和安全建设的承建单位相分离。划定政务云资源专区,搭建平台专用安全资源池,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安全测评和服务,采取加密存储、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强化关键业务数据和个人信息管理,有力保障平台安全平稳运行。截至目前,平台已通过三级等保、密码应用、软件(代码审计)等第三方测评验证,上线以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四川省通过聚焦数据赋能,彰显改革成效,注重提升效能和强化监管有机统一。比如:采购效率明显提升,政策功效更加凸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采购监管更加有力。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总牵引,进一步健全数据治理制度机制,加快完善平台数据标准体系,有效发挥数据对政策制定、监督管理和助力发展的能动作用,实现政府采购信息化从重“技术管控”到重“数据治理”的根本转变。
过去几年,在教育部政府采购中心的指导下,通过信息化手段,全国高校逐步建立起了高效规范的招投采购管理系统,并开始了直属高校、区域高校之间招标平台的互通互联的探索。近两年,通过高校政采学会等高校联盟,实现价格、专家、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并探索搭建全国纵横联通的高校数字采购平台。
天津大学是在2018年成功完成全国首家“全流程、全方式、无纸化”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实现了多平台互通互联、跨校区远程异地评标、可移动电子评标室搭建,至今已历时五年。其间为适应政府采购最新政策规定,系统不断升级更新,完善功能,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其他高校和政府采购部门,实现了从“零基础”到“全国一张网”的远程异地电子招投标网络体系,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该项工作成果,在2019年被列入“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响应‘互联网+战略’”专题工作简报,由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报送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
之后,天津大学招标办又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成功搭建起了连接中央集采系统与高校政采系统的远程评标系统。天津大学作为高校的采购人代表,与中央集采单位的远程互通,既是中央集采单位与高校采购之间的新尝试新实践,也是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放管服”背景下优化服务的重要体现。这套远程评标系统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京外采购人提供了极大便利。2021年国采中心正式与天津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签署“远程评标合作协议”,在7个合作单位设置远程评标固定场所。此外,根据需要在采购人单位建设远程评标机动点,成功打造全国首创、行业领先的“固定+机动”远程评标模式,形成辐射全国的远程评标平台体系。
今年,天津大学以财政部预算管理一体化为契机,又瞄准智能化助力政采管理的目标,策划布局了若干建设项目,着手深度挖掘采购数据,探索将资产管理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的数据提取整合,构建政府采购业务的“大数据池”。探索利用采购机器人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快速理解投标文件,抓取相关信息;构建采购大数据知识图谱,解决知识性、常识性问答,解决复杂的推理主观分评审。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雷竞技APP
热点信息
-
连云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区分局2023年度政府采购意向公告(第8批) 为便于供应商及时了解政...